后頭灣村就像一個童話世界。 貝飛存 攝
最近,網上一組“無人漁村長滿爬山虎,宛如綠色童話世界”的照片,讓嵊泗嵊山島后頭灣的“無人村”火了。照片中,一個海島村落被綠色的爬山虎所包圍,整個村子宛如童話世界一般。網友們紛紛為其點贊,譽她為“綠野仙蹤”、“被大自然淹沒的村莊”。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間仙境?我們滿懷好奇,從舟山本島的沈家門半升洞碼頭出發,乘船近4個小時,前往這個偏遠海島,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后頭灣村全景。 翁杰 攝
綠野仙蹤:不只是綠
嵊山島,地處舟山群島東北部,嵊泗列島的最東端,東經122°49′,較這兩年紅極一時的東極島更偏東25′。后頭灣村便處在嵊山島的東北角,居于兩海岬之間的低洼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
最初,來到這里是為了探訪那一抹神秘的綠??墒?,到了村口,遙遙一望,這才發現,后頭灣村的魅力又何止于“綠”這一點。
藍的海,綠的藤,白的浪花,金燦燦的斜暉……這是一個多彩的古村。
島上的老人鄭信根告訴我們,即便是那綠蔥蔥的爬山虎,也有著四季換裝的奇幻效果:初春時節,新葉剛剛抽出,一片片鵝黃色,星星點點;到了盛夏,綠植長到最盛,巴掌大的葉子遍布房屋,一座座石頭房只露出幾扇窗的空隙;轉到深秋,葉兒又漸漸變紅,那鮮紅的色彩與海岬下的湛藍海洋交相輝映;入了冬,北風一起,枯萎的葉子窸窸窣窣地落得干凈,剩下暗沉的藤蔓牢牢地附著在墻上,等待春的召喚……
村民搬離后頭灣村已有十幾年。春去秋來,后頭灣村正漸漸忘卻那曾經的喧囂,喜歡上了如今的恬靜生活。
清晨時分,她無需和漁民們一同早起,蜷縮在綠色被窩里,直到日上三竿;到了晌午,在海風中看那碧波蕩漾,聽那蟲鳴鳥叫;夕陽西下,海面上映著紅彤彤的斜陽,點點漁船由遠及近;深夜時分,海浪拍打礁石,時輕時重的濤聲,伴她入眠……
嵊山島上,已開發的景點“東崖絕壁”。 翁杰 攝
昔日漁村:繁華落幕
如今安靜的后頭灣村,曾經是另一番光景。
1950年,后頭灣村正式建制,并逐漸成為嵊山居民的主要居住區域之一。嵊山漁場是舟山漁場的中心,后頭灣村自然成了一個熱鬧的漁業村,一代代漁民們在此繁衍生息。鼎盛時,這里的人口達3000多人,擁有3個漁業生產大隊,3座漁用碼頭。如今村里的二層小樓,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漁業興盛時建造的。
漁業發展,漁民們更換了大型的鐵船,后頭灣無法滿足這些大家伙的??啃枰?。島的另一端箱子岙上,建起了大型的避風港,集鎮也隨之形成。隨著漁船在那里聚集,島上的中心也越發往箱子岙集中。村里的百姓,采購東西都需要翻山越嶺去箱子岙。
“胯大臀翹,那準是咱后頭灣的女人?!备鹧嗑呛箢^灣村村民,她戲謔地說,后頭灣的女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崎嶇的山路讓她們練就了健美的身型。她家在村里有兩棟石頭房,后來她和丈夫都到鎮上工作,便舉家搬離了村子。
上世紀90年代起,漁業發展,不少村民富裕起來。為了生活便利,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和葛燕君一樣,陸續搬離后頭灣。2002年該村整體搬遷,后頭灣村正式撤村。目前,只有兩三位安土重遷的老人仍在那里生活。
在村子深處,我們遇到一位留守的阿婆。她身著一件藏青色布衫,下穿一條黑色長褲,踩著一雙小巧的布鞋。隔著石頭砌成的、低矮的院墻,只見阿婆正佝僂著背,在自家院子里拾掇著幾分田地,地里長著的小青菜、豆莢等,滿是大大小小的蟲眼。我們無意驚擾阿婆,就像不愿驚擾這寧靜的村莊,只是駐足看了一會兒,便悄然離去。
后頭灣村一景。 韓永明 攝
荒村呼喚:待我梳妝
村民走了,村里只留下了石頭房、溝渠、學校。
年復一年,墻垣上、屋檐下、綠樹旁,爬山虎悄然占據了整個村莊,繪就一幅綠藤遍野、靜謐荒蕪的荒村美景。
前不久的一天,攝影師“青簡”無意間闖入了古村。他踩著輕輕的腳步,來到村口,叩開“門扉”,口中發出陣陣驚呼。他贊嘆的,或許是那條巧奪天工的綠毯,又或許是那天后頭灣村慵懶的模樣。
“咔嚓咔嚓”,攝影師連連按下快門。
照片傳到網上,后頭灣村火了。村里的腳步聲越來越多,起先是三三兩兩的驢友,再后來便是成群的游客。
紛至沓來的游客,讓已經“宅”了十幾年的古村有些受寵若驚,又有些無所適從。她的家,是幾十年未曾清掃的陋室;她的妝容,也是幾十年未曾梳洗。
“這副模樣可如何招待遠來的客人?”在村里的小路上,我們邂逅嵊山鎮鎮長何鋒浩。他正和幾位專家沿著穿村小路,邊走邊研究著古村保護與開發的問題。
“這些年,嵊山正一直致力于發展旅游,也為此在島上開辟了東崖絕壁、情人石、百年漁場等景點?!焙武h浩告訴我們,然而,后頭灣村的迅速走紅,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目前,這里還沒有做好接待大量游客的準備。如果游客大量涌入,不僅無法保證旅游品質,同時還可能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為此,他們正在抓緊研究后頭灣村的發展與保護計劃。
離別時,何鋒浩希望我們轉告所有傾慕后頭灣村容顏的游客們——“親們,請放緩你們匆匆而來的腳步。待我們梳洗打扮、收拾停當,再來迎接你們的到來,可好?”(見習記者 翁杰 通訊員 應科磊)
編輯:微知 責任編輯:顏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