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中,快被“甕中捉鱉”的英雄,總能在好心人幫助下,通過一條暗道逃離,暗道入口通常是非常隱蔽的,出口則是敵人無法追上的另一端。而現實中,這樣的暗道或許就在身邊——樂清市清江鎮江沿村村民發現疑似古代暗道的洞口。這條暗道通向哪里?有多長?作何用處?
驛道旁,謎一樣的暗道
清江鎮江沿村的走馬樓是個自然村,有古驛道通往虹橋鎮東館村,驛道旁有一窩水流,順山往下流,就在其中一段水流下,掩蓋著洞口,內疑似有暗道。洞口成拱形,其內壁以石塊砌成,成年人貓著身子可走進去。因為山水的掩蓋,洞口頗像水簾洞,非常隱蔽。
從前一位家住走馬樓古驛道旁的70多歲的老人稱,他的父親曾到過洞里,但進去十幾米就走不通了,至于有多長、通往哪里,他們這一輩人也不知道。
據了解,三四年前,江沿村道路改造,走馬樓古驛道旁修建了一條水泥路,截斷了暗道。故如今暗道口仍在,但洞內被泥石堵塞,可見山水從洞內流出,人卻無法進入。于是這個洞、這條暗道就成了村里的一個謎。
村里老人介紹,在走馬樓古驛道北邊,長蛇山和馬山兩座山峰合谷處,有一古寺廟的遺址,這是目前所知距暗道口最近的遺址。
清江鎮江沿村農村指導員沈雷茗為此查閱了明清時的樂清縣志。因為古代地理標注較含糊,江沿村周邊自唐朝以來大致有過慧日寺、靈山院、慶恩堂、觀音堂、承義庵等10多個寺院,其中有些寺院已被毀棄?,F存的幾乎都是現代重建的。不過資料也表明,古時此處及周邊一帶佛教極其興旺,香火絡繹不絕。
除了寺廟遺址,長蛇山周邊據說有個名為“千人坑”的地方,古驛道東南方有一個地方被村民稱為“師姑岙”,相傳修建有師姑廟。此外,暗道口距南宋碗窯山窯址僅幾里之遙,附近還有一處宋代佛語摩崖石刻。
傳言多,誰能揭開真相
周開陽是樂清市博物館副館長,在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開展時,曾帶隊普查過江沿村文物。他們在村民指示下找到暗道口,對這個暗道口也做了些許了解。
“洞口采用拱券砌筑技術,這是一種古老的砌法,宋代用于城墻水門較多?!敝荛_陽介紹,這條暗道究竟有多長、通往哪里、作何用處、具體建于何時都未能下確切定論,但從地形、暗道走勢來看,應該與寺廟遺址有關。
“宋末元初是亂世,建筑物中備有逃生通道是非常有可能的?!敝荛_陽說。
寺廟遺址、千人坑、暗道、師姑岙……千百年來,這一帶發生了怎樣的歷史變革?一個個流傳的地名及現有的遺址、暗道之間有無聯系?江沿村村委會主任余協昌今年47歲,他說老一輩們傳言這所曾經的寺廟規模很大,里外有九進。某一年,里頭有和尚做了不端正的事,府衙的官兵抄了寺廟,999個和尚被殺,埋在千人坑,“千人坑”的地名由此而來。但所有的說法都是傳言,皆未經考證,也鮮有歷史資料可供查證。
暗道口有了,另一頭通往哪里?盤踞在地下的暗道有多長?如何分布?會不會留有一些重要訊息?這些都是江沿村村民渴望了解的情況,更是村委會主任余協昌希望得到的答案。
編輯:微知 責任編輯:顏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