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9月13日訊 (柳青 雞西日報記者 范士友) 幫助自家人不算,還要幫助一個不沾親的“外姓人”,“密山好哥”王藝軍的“好”延續了整整46年,被街坊鄰居掛在嘴邊。
要養活一個“窮大家”。王藝軍1970年結婚,生育三個兒子。隨著孩子長大,家庭的苦日子還是熬不過去。二兒子患有心臟病,孫子剛剛一歲,兒子離婚,他養活孫子19年;2004年,三兒子患白血病,一年時間,住院費花掉13萬元,讓這個本來就拮據的工人之家債臺高筑?!昂酶纭蓖跛囓?,挺住了。
要養活妻子的“娘家人”。1972年,王藝軍的岳父岳母相繼去世,當時,小舅子上中學,兩個小姨子一個上一年級,一個上三年級。在當時全家58元收入的情況下,他又要增加三口人的生活,直到小舅子、一個小姨子成家立業,把另一個小姨子供到大學畢業,成為一名著名的編導、資深音樂人?!昂酶纭蓖跛囓?,又挺住了。
要養活一個“破大家”。1969年,王藝軍認識了老孫頭,其家的窘狀激發了他的同情心。老孫頭比他患有智力障礙的妻子大30多歲,兒子、女兒也不同程度患有智力障礙。2009年,老孫頭去世了,臨終前告訴王藝軍,替他照顧這個家。他信守老孫頭的這份遺言,一聲承諾十年踐諾,照顧這個窮困的“破大家”近10個年頭。
2012年,老孫頭的大兒子胯骨摔裂,是他背著往醫院跑,別人誤認為是一對“父子”。2013年,老孫頭的大女兒突遇車禍,本來殘疾的身體再次增加殘疾,是他照顧一年,別人誤認為是一對“父女”。
2017年2月,老孫頭的妻子突發高燒,王藝軍打車將她送到醫院,出租車司機被感動,說啥也不要10元出租費,是他樓上樓下張羅,老伴幫照顧,兒子幫照顧,孫子幫照顧,全家人圍著病床愛心接力,感動病友、醫護,剛開始都誤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密山好哥”王藝軍的家住在火車道南,老孫頭家住在火車道北,來往要過北火道口,大約2里地。10年,“好哥”王藝軍要走這條熟悉的路1200多趟,也就是說,他三天兩頭就得去孫大娘的家。
春天,在孫大娘家門口的菜園子里,王藝軍翻地、背壟,種蔬菜,小小菜園成為孫大娘的菜籃子。
房頂的油氈紙風化了,他買來石棉瓦換上,房子不漏雨了;鋼窗上銹破損,他買來拆遷的塑料門窗換上,窗戶保溫了;燒火冒煙,屋子呆不了人,他給盤炕,搭爐子,“灶坑”好燒了;冬天下雪,他早早地來清雪,像清潔工;三個人頭發長了,他買來“推子”、剪子,給理發,他像理發師;為幫孫大娘辦理低保,他推著其殘疾的兒子女兒,跑有關部門,低保順利辦下來了。他把電話號碼刻在孫大娘家的墻上,全家有啥頭疼腦熱的事,給他打電話,就會馬上到,他像孫大娘家的“拐棍”。
“密山好哥”的事跡上了微信,“密山好哥”傳千里,愛心擴散,民政、學校、街道及社會的愛心人士,紛紛與孫大娘“結對子”,孫大娘的生活終于跨過了溫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