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網訊(記者 張程)今(30)日下午,舉行的重慶城市建設和管理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謝禮國通報了城市管理方面的相關情況。
謝禮國表示,城市管理是服務民生的“主戰場”。2017年7月以來,市城市管理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著眼,從提供人性化、可感知、有“溫度”的服務入手,先后實施了中心城區路橋收費改革、公共直飲水點建設、老舊小區用水提質、“增綠添園”等一批民生實事。
今年,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實施了城市公廁、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勞動者港灣”、人行道完善提升、街頭綠地提質5件民生實事。同時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又開展了“道路平整”、水廠改擴建2件民生實事。目前,7件民生實事已完成年度任務。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一本厚厚的“民生賬簿”。
“公廁建設”讓市民“方便”更方便
一方面,在“增量”上下功夫,2017年7月以來,全市新建公廁2500余座、改造公廁1600余座,公廁總量達1.4萬余座。對于部分受地形限制、不利于布置排污管線的地區,建設了一批富有山城特色的城市公廁。另一方面,在“提質”上做文章,針對“廁所難找”,在高德地圖上加載智能導航系統,讓市民通過手機輕松找到最近的公廁,不走“冤枉路”。針對“廁所臟臭”,引入了泡沫沖水、烘干機等智能化設備,還提供充電、休息等人性化服務。為保持公廁常凈常新,建立了“專人管理、定時清掃、隨時保潔”的工作機制。這一套“組合拳”讓市民如廁“找得到、進得去、蹲得下、更舒適”。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09座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今年,全市新建投用城市公園105座,公園總量已達2000多座,為市民休閑健身提供了更多好去處。
“勞動者港灣”傳遞城市“溫度”
采取“自建+共建”的方式,建設了875座“勞動者港灣”。還擴展“勞動者港灣”的服務外延,除滿足休息、飲水等基本需求外,增加了充電、食物冷藏和加熱等功能,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溫馨的服務。
“道路平整”行動鋪平市民“出行路”
今年,啟動“道路平整”專項行動,重點圍繞道路破損、顛簸、開裂等7大類問題開展整治,讓市民出行更安全、更舒適。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開展了“路見不平一聲吼”意見征集活動,請市民“吐槽”,對群眾反映強烈、關注度較高的路段先行整治。目前已整治車行道286公里、面積427萬平方米。
“人行道完善提升”讓市民“行走山城”更舒心
2020年以來,實施人行道完善提升行動,重點圍繞“路、樹、燈、箱”等要素開展“微整形”,共完善提升人行道1380公里?!白兩怼焙蟮娜诵械拦δ芨?、“顏值”更高,讓市民在“踱方步”中品味細節之美、享受悠閑之樂。
街頭綠地變身戶外“小氧吧”
今年,以改善居民身邊的“綠色空間”為切入點,通過梳理、修剪、增加可進入性等措施提檔升級街頭綠地,完成項目226個、綠化面積383萬平方米,打造了一批戶外“小氧吧”。
水廠改擴建工程筑牢城市“生命線”
從今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實施15座水廠改擴建工程?,F已建成投用4座,增加了58萬噸的日供水能力。其中,新大江水廠一期工程新增了40萬噸的日供水能力,惠及60余萬居民。待15座水廠全部建成投運后,將新增日供水能力182萬噸,讓更多市民喝上“放心水”。
謝禮國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起點。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