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2022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同期舉行,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召開。越來越紅火、朋友圈越擴越大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讓中國西部“擁抱”世界,也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創造出發展新機遇。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新通道新機遇”系列報道,解讀這條開放大通道帶來的交通、經濟、民生等方面的影響。
中緬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成功發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通則共贏,堵則多輸”。國際大通道是各國利益的交匯點,涉及一國經濟安全、能源安全和軍事安全,在國家發展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陸海新通道依托東、中、西三條主通道,打造重慶、成都、廣西北部灣港、海南洋浦港等重要物流樞紐,不僅是國際物流大通道,更是國際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大通道。
暢起來——
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多種運輸方式連接全球
去年底中老鐵路建成后,重慶、四川、內蒙古、湖南、甘肅等地相繼開通經由中老鐵路開往東盟地區的國際貨運線路,已覆蓋泰國、緬甸、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等國,貨物品類從開通初期的橡膠、化肥、百貨,擴展到電子、光伏、通信、汽車、鮮花等100多個品種。
今年初RCEP生效以來,重慶陸續開通通往RCEP國家的國際鐵路班列,與由越南出發跨里海和黑海的“兩?!甭肪€,實現了“東南亞-中國重慶-里海-黑海-歐洲”整條線路常態化、高密度運行。
從試運行到常態化運行,從一條線到一張網。陸海新通道運輸網絡現已覆蓋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9個港口,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的最便捷通道。
快起來——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實現全面開放新格局
內蒙古、陜西的煤炭經陸海新通道運至重慶等地,緩解當地煤炭缺口;青海的純堿經陸海新通道運至廣西支持玻璃產業;廣西的玻璃又經陸海新通道運至川渝支持汽車產業……陸海新通道打通國內大循環,有效支撐引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實現無縫銜接。歐洲的化工原料等貨物利用已經常態化運營的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鐵路聯運通道,轉至東南亞。東南亞的服裝、電子等產品,從陸海新通道經重慶轉運后抵達歐洲。陸海新通道把西部內陸廣闊的市場、歐洲的高端商品生產制造、東南亞龐大的原材料產地,三方的優勢實現疊加協同、相互賦能,實現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在第四屆中國西部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暨2022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期間,2021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正式發布,發展指數為112.9。從指數結果來看,規模、質量、競爭力三個一級指數全面飄紅,標志著西部陸海新通道2021年運行情況良好,穩中向好態勢繼續鞏固。
中老鐵路(成渝一萬象)國際班列發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飛 攝
優起來——
未來,陸海新通道應如何完善和延伸發展空間?
根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發展報告(2017-2022)》,未來高水平共建陸海新通道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打造通道開放體系。完善運營組織統籌協調功能,持續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常態化舉辦相關論壇,打造陸海新通道國際商事法律中心。
二是完善通道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暢通東中西三線通路。加快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
三是強化通道綜合服務能力。創新協調聯動機制和通道服務方式,共建共享通道運營組織平臺,著力降本優服、提質增效,全面提升通道整體服務水平。
四是發展通道區域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加快陸海新通道綠色可持續發展。
縱貫西部,聯動歐亞,陸海集聚,大道通途。繪就“一帶一路”工筆畫,暢通國際戰略大通道。陸海新通道,正涌動著強勁的活力,新的亞歐大陸橋正逐步成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趙穎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