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對困難群眾而言,就是“及時雨”“雪中炭”。
過去社會救助實行“依申請救助”,但有些群眾受自身能力所限或不了解相關幫扶政策,想不到或者無力去主動求助,成為政策“漏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對基本民生保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及時雨”如何更及時?“雪中炭”如何暖人心?重慶廣泛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綜合幫扶機制,以社區救助網絡“密度”,提升兜底保障覆蓋“廣度”,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救助對象現在“困難有人尋、發現有人幫、救助有路徑”。
找到你
深情呼喚困難群眾你在哪里
主動發現救助對象,是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轉變的關鍵一步。
“天天來喝茶的周大爺怎么今天沒出門?”“羅姐前幾天在咨詢低保政策,她有需求嗎?”……在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的各個社區,活躍著近百名“耳聰目明”的志愿者,這是一群熱心并執著的人,走街串戶發現零星線索,為困境中的人送去曙光。
不久前,平安社區46歲的殘疾低保戶周琴在樓棟外不慎摔倒,志愿者孫元璋率先發現,將周琴及時送醫。
“她這次摔骨折了,住院時間長,花費不小?!睂O元璋將周琴的情況報送到社區、街道,順利為周琴申請下6000多元臨時救助金。
周琴出院回家后,孫元璋又及時向街道匯報她家信息。新山村街道鏈接社會資源,轄區愛心單位大渡口區人社局、重慶銀行陸續送去慰問金、慰問品。
周琴住的是幾十年老房子,本就腿腳不便,這次摔倒更是雪上加霜,以后的出行怎么辦?還是孫元璋與社區等方面溝通,街道將周琴的家庭納入無障礙改造范圍,很快將為她家安裝扶手,從1樓鋪設到3樓,方便她出行。
致力于讓城鄉困難群眾與邊緣困難人群有效納入黨和政府社會救助視野,2020年6月起,沙坪壩區民政局探索建立“你在哪里”社會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工作機制。
沙坪壩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主動發現”機制主要依托“三級本土甄別體系”,找到貧困或邊緣困難群眾。
第一級為區級層面項目組,由沙坪壩區民政局作為業務牽頭、實施、指導單位,購買社工機構專業服務,創設社工項目。第二級為鎮街層面工作組,由各鎮街民政事業分管領導、科長分別為正副組長,另設一名工作人員為鎮街聯絡員,與各(村)社區書記共同組成主動發現工作組,開展聯動協調工作?,F已成立工作組22個,工作人員203人。第三級為村社層面行動組,由各村(社區)書記擔任行動組組長,另設一名社區聯絡員,與平安員、網格員等共同組成行動組?,F已成立行動組160個,吸納“眼線志愿者”3200人。行動組志愿者負責實施常態“掃樓”行動,家家戶戶“過篩子”,“篩出”城鄉困難群眾與邊緣困難群體。
通過“主動發現”機制,沙坪壩區已完成409名困難群眾建檔,建檔群眾中已有275人享受到了具體的幫扶,不符合政策標準但實際存在困難134人,通過入戶關懷、鏈接社會資源等方式為其解困。
甄別你
全要素評估需求甄別更精準
對困難群眾的困難情況進行甄別和精準評估,是完善救助對象分級分類管理,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救助的前提。
聚焦“高效、精準”,永川區承接全國民政部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任務,開展困難家庭救助綜合評估創新項目,運用多維貧困認定方法,綜合評估困難家庭救助需求,整合相關部門救助政策綜合施策,形成救助合力,提升救助效益。
永川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在多維評估方面,區財政預算安排資金170萬元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專業組織,以“貧困多維度評估”為目標,全力打造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已梳理形成“家庭收支狀況、家庭成員健康及就業狀況、家庭生活環境、家庭成員社會參與、居家安全、家庭財產狀況及限制條件、家庭自救能力評估”7個維度的82項指標作為調查評估指數。再根據“否決條件排除、家庭自救能力評估分值扣減”兩類參數的缺失程度賦予不同權重比得出綜合評估結論,初步實現了一套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備的指標體系、操作流程和工作標準,從不同維度精準識別不同貧困狀況的困難群眾。
“我們的綜合評估結論分為‘正常、貧困風險、支出型貧困、收入型貧困’四個類型;綜合評估總分設置為100分,根據主要指標得分扣減家庭自救能力評估分值后給出綜合得分,得分越高,家庭貧困程度越重,待救助需求更迫切?!惫ぷ魅藛T介紹,永川區同時要求各鎮(街道)、各社會救助成員單位對困難群眾綜合評估結論及其申報材料予以互認并共享,除特殊復雜或群眾舉報需要區級相關救助部門會同當地鎮(街道)重新調查核實外,不再重復核查評估。
今年2月,第三方專業機構收到“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系統疑點信息比對數據后,應要求對來蘇鎮易先生進行評估調查。易先生因尿毒癥需要長期透析,無工作且只有農村醫療保險,離異,一女兒已婚,一女兒正在上初中。
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信息比對、入戶調查、群眾訪問等收集資料,運用82項指標對其進行多維度評估,最終評估結果為77分。民政部門已按程序將易先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試點以來,永川區全年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幫扶綜合評估8500戶(人)次,出具評估報告8500份,群眾評議滿意率100%。
渝北區則在大灣鎮金鳳村開展了困難家庭綜合評估試點項目。
為解決救助對象識別的問題,項目建立了涵蓋困難家庭各個方面的數據指標體系,形成了《渝北區家庭家境調查信息篩查表》。渝北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套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救助工作隊伍會調查核實村民的基本家庭情況、年度收支狀況、健康狀況、就業狀況、生活條件、救助狀況等各方面數據指標。綜合評估后,將受評家庭劃分為認定困難、困難風險、認定不困難三個等級,并及時進行轉介,提升救助的精準性。
幫助你
救助元素更個性更多元
對于困難群眾而言,他們的難處各有不同。
全市民政部門正探索推進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類救助+服務類救助”模式轉變。
璧山區努力促進服務對象能力提升,推動實現社會救助“個性化多樣化”服務。
這個暑期,璧山區大路街道新房村村委會多了一個勤快、肯干的“實習生”——20歲的大學生余嬌嬌。
余嬌嬌生活在一個農村低保家庭——73歲的父親余召海去年因腦梗癱瘓在床,57歲的母親祝秀麗是殘疾人,又患有癲癇。
“這家的父母都沒有勞動能力,但女兒正在讀大學,她是這個家庭的曙光?!贝甯刹颗袛?,要幫助這個家庭,首先應從余嬌嬌入手。暑假,村里的集體經濟組織以每月2800元的收入請余嬌嬌到村上勤工儉學。
“勤工儉學2個月能收入接近6000元,我下學期的生活費解決了!”余嬌嬌學費這頭才下心頭,父母那頭又上心頭——眼看著快開學了,自己一走,誰來照顧年邁的父母呢?
還是村干部想到辦法,就近聯系“互助養老”志愿者萬龍秀上門照顧余召海和祝秀麗,相關費用由村委會負責。
8月17日中午,當記者走進余家時,萬龍秀正在廚房與祝秀麗一起準備午餐??粗f阿姨與媽媽和睦相處,余嬌嬌放下心來?!吧鐣鹘缍荚趲椭覀?,我有信心,不僅能自食其力,還能帶爸媽過上好日子!”
據了解,為實現社會救助更多元,永川區根據困難群眾綜合評估得分,同步提出涵蓋“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教育救助、貧困風險、社工服務、其他救助”等10項救助建議、54項救助項目,為政府及社會組織綜合及精準施救提供需求參考。試點以來,通過綜合評估精準實施社會救助1123戶(人)次,鏈接教育、醫療等資源110萬元,全部實現“應救盡救”。
榮昌區自2021年以來探索建立“十指連心”主動發現機制,對日常走訪排查、大數據分析比對等發現、收集到的專項救助信息,及時轉介教育、醫療、住建、人社等部門辦理。對經政府各類救助后仍有困難的,及時轉介榮昌區慈善會、榮昌區紅十字會、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機構)救助幫扶。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需緊急救助的困難群眾,除區級采取緊急程序臨時救助、鎮街稻草援助中心救助外,還鏈接愛心組織、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實施急難眾籌、愛心幫扶。
今年以來,榮昌區累計轉介專項救助數據163人次、慈善救助35人次、社工機構等專業組織幫扶43人次。全區還建立鎮(街道)臨時備用金制度,對急難型臨時救助,從發現、受理到發放臨時救助金,原則上不超過3個工作日。